辅佐朱元璋崭露头角的二十四功臣,他们最终命运如何?

在军事、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助力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二十四功臣,他们是明朝建立的重要支柱。然而,随着朱元璋逝世后,这些功臣们面临着不同的命运。一些功臣得以沐献忠宿荆山作岩,享尽富贵荣华,而另一些功臣却陷入了家族败落、孤苦终老的悲惨命运中。

至正十三年冬,濠州城里的朱元璋意识到,城里的红巾军只是一帮互相倾轧的流寇,跟着他们不会有任何前途,于是他决定脱离红巾军自寻出路。不过他也清楚,自己的岳父郭子兴是不会同意他将部将全部带走的。

于是朱元璋只挑选了徐达、汤和、吴良、吴祯、花云、陈德、顾时、费聚、耿再成、耿炳文、唐胜宗、陆仲亨、华云龙、郑遇春、郭兴、郭英、胡海、张龙、陈桓、谢成、李新、张赫、张铨、周德兴等二十四人,以近乎净身出户的方式离开了濠州。

辅佐朱元璋崭露头角的二十四功臣,他们最终命运如何?

这二十四人也被称为“淮西二十四将”、“明初淮西二十四将”。明朝建立后这二十四将全部被封爵,其中两人封王、一人封公、二十一人封侯,算得上是历史上最罕见、最成功的功臣群了。

说明:这二十四人,徐达封魏国公,死后追封中山王;汤和封中山候,死后追封东瓯王;耿再成是死后被追封为泗国公。其余二十一人在洪武朝均为侯爵。

在我们的印象中,洪武立国后不久就开始大肆屠戮功臣和朝廷官员,那么这二十四人又都是什么样的结局呢?

首先这二十四人中有两人并没有活到大明立国,东丘郡侯花云于至正二十年在太平府被陈友谅俘获,因拒不投降被杀;泗国公耿再成在至正二十二年处州苗族降将叛乱中,为叛军所杀。

有两人活过了洪武一朝,武定侯郭英在建文朝随李景隆讨伐燕王朱棣,朱棣登基后罢官还家,于永乐元年死于家中,永乐赠其营国公。长兴候耿炳文在建文朝以征虏大将军讨伐燕王朱棣,永乐登基后,被御史弹劾服饰、器皿逾制,畏罪自杀。

剩余二十人中从洪武七年到洪武二十八年陆续病死十二人。依次是淮安侯华云龙、临江侯陈德、靖海侯吴祯、济宁侯顾时、江阴侯吴良、巩昌侯郭兴、航海侯张赫、东川侯胡海、永定侯张铨、凤翔侯张龙、东瓯王汤和、中山王徐达。

也有不少朋友不认为这些人是善终,所谓病死不过是被朱元璋逼死或者毒杀后的托辞罢了。比方说这里面传得最多的就是被朱元璋用“蒸公鹅”毒杀的中山王徐达。

徐达画像

这个“蒸公鹅”毒杀的说法据学者考据,最早出自清代学者赵翼的《廿二史札记》,不过原文是想讲一个“传闻无稽之谈”。

假设这件事是真的,那么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。什么病吃鹅肉必死、还必须是蒸公鹅?虽然现在医学和案例确实证明有些病患是忌讳吃鹅肉,但是吃了也只是不利于康复,如果要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不是吃一两只鹅就行的。

你说太祖得花多少时间、赐多少蒸公鹅给徐达,才能保证他死?这么费时费力还不能保证效果,为什么不直接赐毒药?

另外徐达患病时率军正驻于北京,而太祖当时在首都南京,以当时的交通条件,这一两千里怎么送蒸鹅?(这也有了另一种说法,故意送变质坏掉的鹅逼徐达吃)

徐达去世后,朱元璋给予的待遇非常的高,停朝并亲笔为徐达题写“御制神道碑文”。整个明朝享有这个待遇的好像只有三个人。另外两个,一个是朱棣的功臣姚广孝,一个是孝宗的岳父昌国公张峦。

姚广孝就不用说了,被誉为黑衣宰相,没有他朱棣可能都不会谋反。张峦是谁?张峦本人没什么建树,有名的是他的女婿,二千多年来唯一一个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– 明孝宗。

而且徐达的神道碑是已知明朝功臣墓碑中最高的(8.95米),这超过明朝的制度的规定(功臣碑高九尺、广三尺六寸)。而且比朱元璋本人的神道碑还要高(高出17厘米)。

如果太祖真的有心除掉徐达,为什么还要给他这么高的规格待遇?起码朱元璋本人不是这么矛盾的人。

而且朱元璋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,他亲自编写的《大诰》和《逆臣录》里面书写了被他处死的数万功臣、官吏、士绅。都杀到这个份上的太祖,如果真的想处死这二十来个从龙功臣,需要拐弯抹角,费劲地去制造各种“病死”么?

徐达神道碑

实际情况是,当太祖想处死谁时,常规就是贪腐、谋逆二选一(如果有免死铁劵就指定谋逆,因为铁劵注明了不赦谋逆之罪),所以二十四将中被朱元璋杀掉的只有八人。

这里面平凉侯费聚、延安侯唐胜宗、吉安侯陆仲亨、荥阳侯郑遇春和胡惟庸走得太近,被胡惟庸谋逆案连坐处死。普定侯陈桓和永平侯谢成因蓝玉谋逆案被连坐。

这两个案子都是大案,牵扯到明朝政局以及皇太孙日后继位的问题,被牵扯到的功臣、官员基本就没有生路。因为一旦被太祖视为权力的障碍,那就只有死路一条。

崇山侯李新的死因并不太清楚,正史上就只记了句“以事诛”。按照《罪惟录》里的记载,他是在负责开掘胭脂河期间,收受民贿,变更了河道,导致工程量大增,累死很多士兵,后因兵怨被杀(明朝的明军不打仗的时候基本就是劳工)。

受民贿,请更诏凿山,兵怨,伏法。

最后一人就是有名的算命先生江夏侯周德兴。虽然不少野史杂记、小说故事里将众多功臣说成是朱元璋的少时伙伴,但是得到正史肯定的只有周德兴一人:

周德兴,濠人,与太祖同里,少相得。

这两人可谓是真正的光屁股玩伴(以他们两家的贫苦,小屁孩阶段八成是真得光着屁股在外面跑)。

洪武四年周德兴随汤和征讨明玉珍,战后论功“赏德兴而面责和”。洪武五年,周德兴随邓愈讨伐广西蛮夷叛乱,战后论功也是“德兴,功复诸将上”。

洪武五年,周德兴犯了犯忌讳的事情。他建的府邸规格违制了,被刑部上告。太祖也没有当回事儿,下诏宽恕了他。

此后十多年间周德兴多次被派出平叛以及防御倭乱,而且其后均因功被封赏。洪武二十二年后每年均入朝朝贺,接受赏赐。

可以说周德兴自己能力不错,朱元璋对周德兴也是不错的。那么朱元璋为什么最终要处死自己这个发小呢?

周德兴是被他的儿子给坑死的。他的儿子没什么本事却干出天大的事情,说严重点是给皇帝戴了绿帽子。

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十日,周德兴的儿子周骥跑到宫中和宫女淫乱,被人发现并举报给了太祖。

二十五年八月,以其子骥乱宫,并坐诛死。

这事儿是不是真的?八成是真的。就算是太祖真的想除掉周德兴,也不需要去编造这种主动打自己脸的由头。周骥他是宫廷侍卫,本人也有这个作案机会。其次宫女的实际地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卑贱,说直白点就是奴仆。

很多宫女一辈子别说皇帝,就连有身份的太监都见不着。所以被有身份的人欺负、占便宜她们也不敢反抗(周骥有世袭侯爵)。笔者个人觉得周骥是在调戏低级宫女时被人发现并告发的。

这种情况有些类似古代达官贵人府上的婢女,被到访的同僚或者客人调戏。主人就算是知道了也不会说什么,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女子只不过是些物件罢了。大多还会主动送于同僚、客人亵玩。只是皇宫涉及到皇权有其特殊性,可大可小,一般人不敢如此放肆。

这种事情在古代宫廷里实际上不是什么稀罕事儿,明孝宗的两个小舅子也干过,而且也被太监何鼎告发。但是孝宗宠爱张皇后,根本就没有把这事儿放在心上。

周德兴的悲剧就在于,太祖是个极其敏感的人,在他面前连“和尚”都不能提,这种冒犯他皇帝威严的事情,他自然不会放过。所以周德兴全家共赴黄泉,去谢罪。

这里扯点题外话,这事里真正悲剧的是那个不知名的宫女。虽然没有记载,但是祸从天降,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局。这才是真正的皇朝,没有权力的人,如同蝼蚁,连死都不值得被记录。真是搞不明白,过去那些黑暗的时代有什么值得歌颂和吹捧的。

总之通过这二十四功臣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,太祖对于那些从龙旧人也并没有刻意地去做到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只要安分守己,不去犯他的忌讳(也就是威严和权力),也就能够自保。

只不过不去犯太祖的忌讳相对来说,有点难罢了。

如果您觉得不错,还请予以您宝贵的支持。点攒、转发、关注,就是您的支持,谢谢!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