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自称汉室宗亲,为何在董卓面前缄口不言?

刘备自称汉室宗亲,身为皇室后裔的他本应拥有崇高的身份和声望。然而,当面对权倾一时的董卓时,刘备却选择了缄口不言,避免与董卓对抗。这种行为看似背离了他自称汉室宗亲的自信和自豪,引发了许多人的疑惑和探寻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备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和忍耐?

对于当时三国时期的事态而言,在外有黄巾起义,内有董卓专权。在这种情况下,汉室朝廷应景摇摇欲坠了,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,皇帝也成为了“空壳”皇帝,这样的朝廷,正需要人才的挽救,这个人就是刘备,将匡扶汉室视作己任。刘备自称汉室宗亲,为何在董卓面前缄口不言?

对于刘备来说,“汉室宗亲”就是自己最好的标签。在汉末乱世,刘备靠“汉室宗亲”,“忽悠”住了土豪张飞、杀人后逃亡的关羽、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,为自己挖到了第一桶金。500装备还算精良的乡勇和两个武艺超群的义弟,让刘备有了投靠任何一方的资本。

刘备早期的成功,靠的是头脑和“汉室宗亲”,以及胆子大。他遇人便说自己是“汉室宗亲”,可当他从黄巾军手中救下中郎将董卓的时候,董卓问他现居何职,刘备说:“白身。”董卓一开始非常惊讶,想不到一个所谓“白身”之人竟然能打败张角,成了自己救命恩人,但是最后却没礼遇刘备,态度上很不友好。

难道堂堂刘备,为什么不说自己是“汉室宗亲”了,是被董卓吓到了吗?实则不然,我认为其中原因有二:

01.“汉室宗亲”有利有弊

实际上,在那个地主豪强、皇亲国戚、朝中重臣有点儿势力就想割据一方,甚至想当皇帝的年代,“汉室宗亲”是一把双刃剑。想割据、想当皇帝等,都与刘氏皇族是敌人。即便皇族内部成员想取而代之,也不想其他皇族成员阻碍了自己。

所以,刘氏皇族受欢迎,但也受排挤,娃娃皇帝虽然好对付,但也有一大帮子忠臣护着,想取而代之也不容易。好不容易控制了娃娃皇帝,再让其他刘氏皇族成员成气候,这等于给忠臣以希望,他们只有一个目标,延续东汉气数。

救下董卓时的刘备,并不是“白身”,他有五百乡勇,得到已经获得“自治权”的刘焉认可,就是有军职了。可他当时的军职与汉室宗亲配吗?不配。

02.身份存疑

对于刘备“汉室宗亲”的身份,一直是存在疑问的,如果人们认为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描写有故事的成分在。那么不如翻开三国后期著名的史学家陈寿所撰写的《三国志》,这本书距离三国前期历史非常接近,因此可信度高,其中的先主传是这样写的:

先主…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。胜子贞,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。坐酎金失侯,因家焉。先主祖雄,父弘,世仕州郡。雄举孝廉,官至东郡范令。”这个写法就是史书里面的正统写法了,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,但是绝不是汉室宗亲——西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把刘备祖先给除爵了,更不用说时代已经到了东汉末年了。

刘备祖先早就不能算汉室宗亲了,最多只能算是汉室后人,这样的汉室后人在东汉末年全国没有几十万也有十几万,真心不稀罕。“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”,所以还是得靠自己,刘备深知这个道理,所以“汉室宗亲”只是他做强做大的过程中的垫脚石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