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丕胜过曹植,成功继承曹操的帝位,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胜过了曹植。曹丕在政治上能圆滑得体,善于权谋,且早年间已受曹操重用,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。而曹植则在政治上显得稚嫩不足以应对国家大事,因此曹丕最终成为了如日中天的曹家继承人。
相信看过三国的我们对于曹操此人一定不陌生。他白手起家,一步一步的打下曹魏江山。在当时曹操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顶峰,坐镇北方,手握无数城池兵马。而就是这么一个枭雄人物,也有让自己头疼的问题,那就是继承人的选择上。我们都知道曹操四个儿子,但其实真正称得上继承人选的只有两人,一人是曹丕,另一人就是曹植。相比较曹植,曹丕在曹操的儿子中谈不上最有才华,也谈不上最有谋略,只能给予一个中庸的评价。然而最终曹丕却胜过了曹植,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,这是为何呢?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。其一就是因为曹丕拥有先天优势,就是他的年龄。曹丕其实并非曹操长子,在曹丕之前本有一位兄长,名为曹昂。然而在宛城之战中,曹昂为掩护曹操撤退留下阻挡敌兵,曹昂因此丧命。曹丕也顺其自然的成为了曹操的长子。而曹植是曹操三子,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,“嫡长子继承制”一直受用,帝王传承都是立长不立幼。因此在这一点上曹丕已经占得优势。曹操也曾在此问题上询问过贾诩。
贾诩我们都知道,此人智谋高超,尤其在看待问题上总能一针见血的看穿问题本质,被人称为“毒士”。贾诩听闻后,只告诉曹操一句话,他并不好干涉,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想到了袁绍与刘表。曹操听后恍然大悟,袁绍与刘表他们“废长立幼”,而他们这一行为也与他们的失败有着重要的关系。有了贾诩这番话,曹操顿时心中明了,自己还是应该遵循宗法制度。
其二是性格方面。首先曹丕更懂得拿捏人心,工于心计,虽然在这一点上曹操才是真正的高手。曹植确实才华横溢,自幼他便与常人不同,小小年纪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。然而在这方面,曹植曹丕却与曹操十分相似,虽然没有像曹植一样的才华。但揣摩人心方面,曹丕却要比曹植强上不少。曹操建成铜雀台之时,邀请文武百官饮酒作赋,而曹操也在这一场宴会中出了一道考题,让文武百官作答。曹丕与曹植也参与其中,当时曹植的回答赢得了文武百官的喝彩,而曹丕的回答略显中庸。但其实曹丕的回答是揣测出了曹操心思而作出的答卷,虽不如曹植的答卷华丽,但更符合曹操的心意。
其次曹植的性格比较放纵,肆意而为。他就像一个豪放的诗人,不拘小节,我行我素。若是放在太平时期,曹植必定也是一位流芳百世的诗人。但在三国这一动荡的时期,曹植的这种性格并非好事。反观曹丕,曹丕在为人处事上极为谨慎,极其善于隐藏自身的缺点。在曹操选择继承人时,曹丕就处处警惕小心,以防被人抓到自己的把柄。
其三是自身势力。曹丕和曹植其实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势力,在曹丕这边拥有“毒士”贾诩、“冢虎”司马懿的支持,但曹植也不弱,曹植身边拥有荀彧、杨修等谋士支持,其实两人势力势均力敌。但有一个人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,此人就是杨修。杨修虽然有才能,但是却爱恃才放旷,常常目中无人。在曹操面前曾三番四次的卖弄自己的小聪明,令曹操十分反感,当然结果我们也知道,杨修被曹操杀了。后来,曹操对曹植的态度也逐渐冷淡。但曹丕身边的谋士却为曹丕在世子争夺之中,屡献计谋,帮助曹丕夺得继承之位。
因此在笔者看来,曹植会输给曹丕,是由内而外的输给了曹丕。曹植比曹丕少了一份帝王之心,在性格上放荡不羁,虽有诗人作风却无帝王品质。而反观曹丕,待人处事上尽显帝王之风,懂得拉拢自己的势力,笼络有才能之人,明白审时度势。最终中庸的曹丕战胜了曹植,反而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