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名将录|郭子仪戴孝出征,讨伐安禄山,平定河曲,燃风云

大唐盛世,名将辈出,其中郭子仪可谓一员猛将。他戴孝出征,讨伐安禄山,平定河曲,英勇无畏,声威赫赫。在风云变幻的时代,他化险为夷,锤炼成钢,成为大唐历史上闪耀的一颗明星。

唐李靖、郭子仪,皆出儒生,立大功。

——赵匡胤

大唐名将录|郭子仪戴孝出征,讨伐安禄山,平定河曲,燃风云

郭子仪(697年-781年),字子仪,华州郑县(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)人。

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,出自名门望族,是唐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早年参加武举以“异等”的成绩,走入了仕途。

754年春天,郭子仪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仕途上游刃有余,升为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。事业有成之时,郭子仪的母亲病故,唐朝崇尚儒家思想,对于孝道极为看重。郭子仪辞职回家为母亲守丧。

(一年后决定唐朝国运的事件爆发了,那就是安史之乱。)

唐玄宗天宝十四载(755年)十一月,安史之乱爆发,郭子仪还在守孝期,被朝廷紧急调回,被任命为权充朔方节度副大使,统领朔方军讨伐叛军。

郭子仪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养,收复靖边军(今山西右玉县),斩杀叛将周万顷。又在在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。后接连收复云中(今山西大同)、马邑(今山西朔县),开通东陉关(在今山西代县东南)。

天宝十五载(756年),叛军攻破常山郡(今河北正定),占领河北。此时李光弼自太原东进攻打常山,郭子仪率朔方军出井陉关,二人相互配合,夹击史思明大军。

史思明起兵以来一路高歌猛进,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。这也滋生了其傲慢的情绪,觉得大唐已经没有可用的大将!

在对阵李光弼与郭子仪时由于轻敌,史思明麾下数万大军镇守的藁城被攻破。史思明率军逃走,郭子仪乘胜进攻赵郡(今河北赵县),俘获四千多人,并未处置而是将叛军释放,只斩杀了叛军任命的太守郭献璆,便率领大部队返回常山。

可史思明遭遇大败,知道难以向安禄山交代。于是狠下心来,集结败军数万人,尾随郭子仪大军试图寻找机会。行至行唐县,郭子仪见史思明贼心不死,亲自选出五百精锐骑兵,出城向史思明挑战。史思明胆小如鼠,此时已经心生惧意,不知如何是好,就这样僵持了三日后无奈选择退兵。

郭子仪见其退兵,已然知晓对方士气已经低落,出兵杀他个措手不及,在沙河击败史思明所部后前往常阳驻守。

这时的史思明已经无心再战,被郭子仪的用兵诡道所折服。一边安抚士兵的士气,一边等待着安禄山的援军。没多久援军赶来,史思明军心大振。

郭子仪见敌方援军以至怕影响到士兵的士气,连忙召开军事会议,讨论下一步作战方案。郭子仪见众将低头不语,知道大家都在担心敌方援军的事情。于是说道:“敌方因为有援军的到来,实力得到了壮大,必然会轻视我们,轻敌必败,所以我们没什么可担心的,只要我们同心协力,定能一举破之”

不久史思明率领大军前来对战唐军,郭子仪身先士卒,每杀一名敌军便大声呼喊以提升士气。就这样朔方军士被郭子仪的胆识所感染,纷纷奋勇杀敌。杀敌两千余人,俘虏五百人,叛军急忙退回。

郭子仪此时就如不知疲惫一样,白天率兵作战,晚上还不断骚扰、袭营。致使叛军苦不堪言,士气一蹶不振。李光弼、仆固怀恩、浑释之、陈回光等在嘉山击破敌军,斩首四万余人,获得数万匹马。史思明逃往博陵。

河北其他郡县,见叛军被打的四处奔逃,纷纷打开城池迎接唐军入城。郭子仪稍作停顿,整顿兵马,欲北征范阳。

此时哥舒翰在潼关战败,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,下诏军队班师。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赶赴朔方行在。

唐肃宗至德元载(756年)八月,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,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,兼任朔方节度使。

宰相房琯向唐肃宗申请出征,讨伐叛军。结果验证一介书生搞搞政治就好了,行军打仗这事还是让给武将把。房琯率领大军在陈涛大败,唐军伤亡过半,损失极大。

唐肃宗又气又无奈,只能招来郭子仪的朔方军为班底组建平叛大军。

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组成讨叛联军对抗阿史那从礼又率同罗、仆骨五千骑兵,河曲九府、六胡州部落等数万兵力。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场激烈的大战,而是一边倒地将叛军斩杀数万人,牛羊马匹数万。此战后河曲平定。

结语:郭子仪属于儒将、帅才,在作战时对于敌方的心理揣摩的透彻,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。有勇有谋,为唐朝初期国内的局势稳定,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« 上一篇
下一篇 »